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谁主沉浮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之惑篇  

2016-11-14 16:34:11|  分类: 儒家之“困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  女子

 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.。就这一句话;打开词条搜索会发现有无数个解释,有人将此归类大致有五种解释,在此本人不做展示,只是系统归类为对孔子的褒贬。

  孔子作为当时的公众人物,对自己的言行是相当注重的,如果他要是当众贬损妇女,一方面有损自己的形象,更何况与他所宣扬的孝道相悖,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妇女,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。所以说他不可能做这种傻事。而是有这种论调的人自己傻。只要用脑想一下就可以明白,修身,齐家。如果养一群“小人”在家,成天忙不过来哪能谈得上齐家?更何况还要保持距离怎可能和睦。

  再来看“女子”这个词,古时一般称女子为未婚女,再就是女儿。这句话里面有个“养”字,这养包括抚养及教养,很显然如果说是娶个“女子”到家,就如同招来个“小人”,一样难养,这话明显讲不通,人生的最高兴的莫过于;同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更何况还有相亲相爱一辈子,那近不得,远不得的,何谈恩爱?!

  再下来就只有女儿这个唯一的解释了,我想人们一定感到困惑了,生儿生女都一样嘛,为什么生个女儿就难“养”了,难道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缘故?即便是重男轻女也不至于养个女儿就与同养了“小人”一般难养了吧。其实并不然;

 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,这是我们当代人容易忽略的,而且处理得不错的问题,这个问题在欧美国家是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的,而我们却只用道德约束就行了;那就是伦理!在古时候并不知道什么遗传之类理论,而是用伦理学来约束行为,从而因违背产生负罪感,社会共讨之。

 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当是孔子提出这个伦理观念,并形象地比喻父亲与女儿要保持的距离,如何把握分寸。太疏远了没了亲情(则怨),太亲近了违背伦常(不逊)。尽管有些难但完全可以做到。相信当今的单亲父女,作为父亲的定是充分体会到这其中的难处,以及尴尬事情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5)| 评论(4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